
本文不是緊接上一篇的,算是小小拐個彎。甚至也不是我寫的,只是確實觀點是我跟慧翔(Pmpper)談的,雖然不是《創新者窘境》中的典型場景,但也和此書有些關聯。和Pmpper談的前一天,我在深圳和兩位創業的朋友分別聊他們的產品,上午一位,中午一位,跟他們講的,主要都是下面文中的這個觀點。其實,我們一開始推出的DCV產品,就是這個觀點的一個活生生的案例,而之后的DMV,是又一次實踐。
[...繼續閱讀]
ServiceNow為什么能夠如此成功? 創始人Luddy是Perigrine原來的CTO,團隊也基本來自Perigrine和Remedy,還是做ITSM軟件,為什么在ServiceNow就能把原來自己做的已經是市場主流的產品打敗呢?是因為他們比留在BMC和HP的人技術能力強很多嗎?還是發明了什么BMC和HP不掌握的新型黑科技?
[...繼續閱讀]BMC是一家老牌IT管理軟件廠商,總部在美國德州休斯頓,和CA、IBM、HP一起,算是IT管理軟件行業的“Big 4”。Big 4的產品線都相對較全,覆蓋到IT監控、ITSM服務管理和自動化等幾個領域,IT管理軟件方面的年營業額(IBM、HP還有其它軟件業務) 都超過20億美金。“四大”之外的IT管理軟件公司大多都是聚焦在某個IT管理的專業公司,產品覆蓋和經營規模都要比Big 4小很多。
[...繼續閱讀]《創新者的窘境》書中講了幾個行業的破壞性創新案例,包括硬盤、挖掘機、鋼鐵和摩托車等等,其實類似的故事在每個行業中都在發生,我們這個行業也不例外,尤其是近幾年云模式帶來的破壞性創新幾乎重創了行業中大多數傳統大佬,完全是《創新者窘境》的大案例實操集錦。
[...繼續閱讀]BMC直到這時,ServiceNow上市之后,才在SalesForce的平臺上推出ITSM的SaaS版本,比ServiceNow晚了七八年,此時已經無法動搖ServiceNow在ITSM的SaaS市場上的獨霸地位,只能眼看著ServiceNow的業績逐年翻番,并開始把手伸向監控領域,蠶食BMC的其它地盤。
[...繼續閱讀]


